23岁配资门户网址,你在干嘛?在刷题、在加班、在纠结房租水电?
而在悉尼Watsons Bay的顶层公寓里,有人正开着两辆,穿着18000澳元的古董夹克,去警局“打卡报到”,不是因为上班,是因为保释。
她叫(音译),或者说,我们只知道她叫杨兰兰,英文名是,其劳斯莱斯座椅靠背上印有标识“C.Y”。
Cynthia Yang
一个名字,却像一张VIP卡,刷开了顶级餐厅、私人演出、百万消费的门,却也撞碎了一位52岁奔驰司机的人生。
事情得从今年7月那场车祸说起。一辆价值超百万澳元的劳斯莱斯,以一种近乎“碾压”的姿态,撞上了另一辆车。
伤者重伤,长期康复,医疗费高达百万,至今无人买单。而肇事者呢?没道歉,没露面,甚至连一句“节哀”都没发过。公众愤怒的,不是车祸本身,而是车祸背后那副“与我无关”的冷漠脸。
你开得起两辆劳斯莱斯,住着数百万澳元的海景公寓,连狗都用着Celine项圈、Hermès毯子,却对一个被你撞得几乎瘫痪的普通人,沉默如冰?
《每日邮报》扒出了她的生活:23岁,澳洲永久居民,14岁来澳读书,自称“Cynthia”。
她的Instagram曾是个“奢侈品牌宣传片”Chanel、Hermès、Louis Vuitton轮番上阵,吃饭只去《Good Food Guide》两顶厨师帽的餐厅,连喝的香槟都是1000澳元一瓶的Dom Pérignon。
但讽刺的是,这位“顶级名媛”在现实中的存在感,几乎为零。
熟人爆料:她在悉尼大学读商科,但从不上课;英语差,社交圈只限华人;Instagram从不露脸,仿佛她的生活只存在于名牌和美食的滤镜里。
更魔幻的,是她的“VVIP待遇”。
Chanel在悉尼歌剧院办私密芭蕾舞剧《胡桃夹子》,嘉宾名单里有雷神弟弟Liam Hemsworth,也有她。不是因为她多有名,而是因为她——花钱够狠。每年在Chanel消费超100万澳元,直接拿下“年度金主”称号。
这年头,钱不仅能买包,还能买前排座位和社交圈入场券。她的生活,活脱脱就是一部“富二代定制剧”:主角不必露脸,不必说话,只要刷卡就行。
可问题是,当现实狠狠撞上来时,刷卡不管用了。
她被控“危险驾驶致人重伤”,最高可判7年。但她出庭的方式,也像极了她的生活方式,不亲自到场,远程视频连线。
围观群众挤满法院,就为看一眼传说中的“劳斯莱斯女孩”,结果只看到一块屏幕。有人感叹:“23岁开两辆劳斯莱斯的人,连法院都懒得来。”
保释期间,她依旧活得精致。穿香奈儿去警局报到,戴墨镜、换口罩、全程不露脸,仿佛这不是法律程序,而是一场街拍。她的狗有LV枕头,她本人有心理问题“几乎不出门”,可每次出门,都精准踩在奢侈品的点位上。
最扎心的对比,是那个至今躺在病床上的52岁司机。
他可能一辈子都没进过Yoshii's Omakase,没喝过Dom Pérignon,没穿过一件香奈儿。他的人生,是按月还贷、按时上班、小心开车。可就那么一瞬间,全被撞碎了。
而杨兰兰的世界,似乎没起什么波澜。她的生活还在继续:换帽子、换包、换餐厅,连狗的装备都比普通人一年工资高。
人们愤怒的,从来不是她有钱,而是她有钱却无责。你可以炫富,但不能在撞了人后,还活得像没事人一样。你可以不露脸,但不能对另一个家庭的痛苦,选择性失明。
更让人不安的是,她的“成功人设”建立在“不上课、英语差、不社交”的基础上。
这传递出一种危险信号:努力不重要,背景才重要;成绩不重要,刷卡才重要。如果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生活,会不会觉得:读书不如投胎?
目前,她的财富来源仍是谜。父母是谁?钱从哪来?没人知道。
只知道她14岁就被送到澳洲,从此再没回去。是“富养千金”,还是“代持资产”?谜底或许要等到10月17日的庭审才能揭开。
但有一点是清楚的:再贵的香奈儿,也遮不住法律的追光;再低调的奢华,也逃不过公众的审视。
她的生活,像极了朋友圈,只展示最好的一面,却把事故、伤者、责任,统统P掉。可现实不是滤镜,撞出去的每一公里,都得有人买单。
希望下一次她出现在公众视野,不是因为又背了新款爱马仕,而是终于对那个被她撞倒的人,说一句:“对不起。”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