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常开玩笑说“你脑子进水了!”,我们的脑袋里真的有水吗?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的脑袋里确实有水配资门户网址,我们的大脑就生活在水中,这个“生命之水”名为“脑脊液”。
脑的“智能水循环系统”
在颅骨这个精密的“容器”中,脑脊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液压系统:
循环路径:侧脑室→第三脑室→中脑导水管→第四脑室→蛛网膜下腔核心功能:
力学缓冲(减震效果达60%)
营养运输(含葡萄糖、电解质等)
代谢废物清除(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)
当这套系统的“产水-排水”平衡由生成过多、吸收不足、流通受阻等原因被打破,出现“收支失衡”,使脑室中液体淤积,从而压迫脑组织。便是发生危险的“水灾”,医学上称为脑积水。
展开剩余75%不同年龄的“水灾”警报信号
1.婴幼儿(0-3岁)
多为先天性问题(如脑室通道狭窄、孕期感染)。
典型表现:
▶ 头围增速>2cm/月(正常0.5cm/月)
▶ 前囟隆起+颅缝分离(CT可见"指压痕")
▶ 特征性"落日眼"(眼球向下固定)
2.成年人
多由后天因素引发(如脑出血、脑外伤、脑膜炎、脑肿瘤压迫)。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(晨起明显,弯腰低头加重)、恶心呕吐(颅内压升高)、视力模糊、走路不稳及肢体无力。
继发因素金字塔:
① 蛛网膜下腔出血(34%)
② 创伤性脑损伤(25%)
③ 感染性脑膜炎(18%)
进行性症状:
▶ 晨起爆裂样头痛(平卧时ICP↑30%)
▶ 喷射性呕吐(迷走神经核受压)
▶ 视盘水肿(视力丧失前兆)
3.老年人
颅内压看似正常,但脑脊液循环效率下降,脑室扩大。以“三联征”为特点:记忆力减退、反应迟钝(类似痴呆);走路不稳(如踩棉花,易摔跤);尿失禁。
诊断金三角:
▶ 步态障碍(基底节受压)
▶ 认知下降(额叶功能受损)
▶ 膀胱失控(排尿中枢受累)
关键鉴别:与阿尔茨海默病有30%误诊率。
经典治疗方案为“脑室-腹腔分流术”,通过管子将多余脑脊液引至腹腔吸收,可通过定期评估分流阀压力,为患者带来最恰当的治疗效果,适用于多数患者。内镜手术可打通堵塞的脑室通道,适合部分梗阻性脑积水,无需放分流管,并发症少。药物为辅助,如甘露醇短期降颅内压等,用于症状较轻者或术后辅助。
神经外科医生提醒:
1.脑积水并非“脑子进水”,而是脑脊液循环问题,及时治疗多可控制。
2.婴幼儿脑积水需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长期压迫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。
3.老人出现“三联征”别误当“老年痴呆”,排查脑积水后,部分患者术后功能可明显改善。
来源:神经外科
作者:毕壮 刘彦兵
初审:宋 潇
复审:张 玥
终审:侯兴隆
投稿邮箱 | xcb8102@163.com
☝☝☝
『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』配资门户网址
发布于:北京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